10

2025

-

06

XI闻|当抗体遇上 pH 梯度:工程化改造如何重塑靶向药物开发逻辑?

单克隆抗体因与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强亲和力,成为抗体药物研发的主要类型。但随着研究深入,其缺陷逐渐显现,如与抗原结合次数有限、会引发非预期的抗体清除效应和抗原累积效应。


单克隆抗体因与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强亲和力,成为抗体药物研发的主要类型。但随着研究深入,其缺陷逐渐显现,如与抗原结合次数有限、会引发非预期的抗体清除效应和抗原累积效应。因此,人们不再局限于天然抗体筛选,而是通过工程化改造来提升抗体药物药效。近年来,新型再循环抗体的问世,有效解决了天然单克隆抗体发展的瓶颈。再循环抗体主要有两类:pH依赖性抗原结合再循环抗体和钙离子依赖性抗原结合再循环抗体。Igawa团队首次于2010年改造出了1株pH依赖性抗原结合抗体(再循环妥珠单抗),在转基因小鼠中,再循环抗体的抗原清除效果和抗体半衰期均优于亲本抗体。

一、PH依赖性抗原结合再循环抗体

人血浆为中性,pH 7.4左右,而胞内环境为酸性,pH 6.0左右,pH依赖性抗原结合再循环抗体能在血浆中结合抗原,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内化进细胞后,在内涵体酸性的环境下,pH依赖性抗原结合再循环抗体会与抗原解离,解离抗原的抗体被FcRn捕获循环到胞外,在胞外中性的环境下,FcRn将抗体释放,回到血浆中的抗体可以再结合别的抗原,实现抗体的循环使用。

IMG_256

(图片来自参考文献;)

将天然抗体改造成再循环抗体技术的关键是组氨酸的引入。组氨酸为带正电的碱性氨基酸,是质子的供体和受体,上图为组氨酸的电子云密度图,因为侧链咪唑基团的存在,其pKa为6左右。酸性条件下组氨酸会发生质子化,当组氨酸位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交界面时,如果它是二者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,质子化的发生会直接影响二者的结合作用;如果组氨酸是维持构象的骨架氨基酸,质子化的发生会造成构象的变化而动摇二者的结合。在抗体的适当表位引入适当数量的组氨酸,就可能赋予抗体pH依赖性抗原结合的特性。

二、首次通过工程化突破传统限制

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下首次通过工程化pH依赖性抗原结合,突破传统抗体“单次使用”限制,显著提高治疗性抗体的效力和持久性的技术实验。

(1)关键方法:

组氨酸扫描技术:在妥珠单抗(TCZ)的互补决定区(CDR)和框架区引入组氨酸突变,筛选出pH依赖性结合的变体(PH1和PH2)。

表面等离子体共振(SPR)分析:验证变体在不同pH下的结合动力学(如PH1和PH2在pH 7.4时亲和力提高2-3倍,pH 6.0时解离速率显著加快)。

FcRn工程化:通过N434A突变增强抗体与新生儿Fc受体(FcRn)的结合,延长血浆半衰期。

(2)主要实验结果:

体外结合动力学:PH1和PH2在pH 6.0的解离速率(k_d)比TCZ快1.9-6.3倍,亲和力差异(pH 6.0/pH 7.4的K_D比值)达18.9-22.1倍。

  • IMG_257

(图片来自参考文献;)

小鼠模型:在表达人IL-6R的转基因小鼠中,PH1和PH2的血浆浓度和抑制血清淀粉样蛋白A(SAA)的持续时间显著优于TCZ。通过内体循环机制,抗体从膜结合IL-6R(mIL-6R)解离后重新释放至血浆,实现多次抗原中和。

IMG_258

(图片来自参考文献;)

猕猴模型:PH2-FcRn单次静脉注射(1 mg/kg)抑制C反应蛋白(CRP)达16天,显著优于传统TCZ和单纯亲和力成熟的变体AM-FcRn。皮下注射PH2-FcRn(2 mg/kg)的CRP抑制时间延长至4周,远超TCZ的1周。

IMG_259

(图片来自参考文献图;)

(3)机制解析:

内体循环:抗体在酸性内体中解离IL-6R,游离抗体通过FcRn回收至血浆,而抗原被溶酶体降解,实现抗体重复利用。

清除优化:pH依赖性结合减少抗原介导的抗体清除,同时FcRn工程化降低非抗原介导的清除。

三、pH依赖改造流程

IMG_260IMG_261

(噬菌体文库筛选示意图;)

通过设计pH依赖性抗原结合抗体,实现内体解离-再循环机制,显著提升抗体的抗原中和效率与药效持续时间,为下一代治疗性抗体开发提供了重要策略。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其他抗体靶点,表明技术普适性,未来可能扩展至更多适应症,改善现有抗体药物的疗效与经济性。

IMG_262

参考文献:

(1) Wen C, Chen YZ, Luo WX, et al. Advance in research on recycling antibody.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, 2019, 35(2): 183-194.

(2) Igawa, T., Ishii, S., Tachibana, T. et al. Antibody recycling by engineered pH-dependent antigen binding improves the duration of antigen neutralization. Nat Biotechnol 28, 1203–1207 (2010).

声明:文章转载分享,不做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关于溪长生物

溪长生物是一家新兴的生物技术公司,专注于抗体发现与早研一站式服务,旨在助力医药行业降本增效。成立于2023年7月,公司汇聚了来自上海交大、复旦大学等知名学府的专家,拥有超过15年的生物制药经验,2024年完成了数千万天使轮融资。溪长生物建立了六大技术平台,提供从抗体设计到规模化生产的全流程服务。公司创始团队在抗体人源化、改造、蛋白抗体制备等方面具有领先技术,计划到2026年建立千亿级全人源Fab合成文库,为制药和诊断行业提供高亲和力、高特异性的候选抗体,目标是填补国产替代空间,推动国内医药行业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,最终实现国产化,提高产品的可及性,造福患者。

IMG_263

关键词:

对照药 | 抗药抗体 | 仪器 | 试剂